本報專案組:
保安腰刀是保安族傳統的手工藝製品LINE動態主要產于甘肅省積石山保安族東鄉族撒拉族自治縣大河家鎮、劉集鄉及周邊地區。長期以來,保安族腰刀鍛制技藝一直是維繫整個保安族生存的重要手段,也是保安族經濟文化的命脈。
保安人打制腰刀的歷史久遠,保安腰刀的出現與元代的軍事活動密切相關。1227年成吉思汗東征時高雄網頁設計把部分來自中亞的官兵和工匠留在青海同仁地區。這部分色目人與當地蒙、漢、回、藏、土等各族人民相鄰而居,互通共融,逐步形成了保安民族。在保安城定居以後,他們中有許多人從事手工業生產隔熱紙出現了鐵匠、金銀匠、木匠、鞋匠等行業。當時的鐵匠主要製作土槍、弓箭等,一脈相通的冶鐵技術使他們具備了雄厚的制刀資質。保安族遷徙到大河家以後,受生活條件的影響,他們自己製作的腰刀在用以自衛的同時也具有了商品的性質,於是保安族開始用腰刀交換牧民的牛羊和其他日常用品。從此,保安族腰刀和經濟發展緊密聯繫在一起。
傳統的保安腰刀製作工序多達40至80道,其中制坯時的加鋼、煉燒後的淬水至關重要,恰到好處的處理能保證刀具剛韌相濟。保安腰刀製作技藝不僅鞏固了保安族的文化根基,也豐富了中國金屬工藝的內容。1987年,保安腰刀獲國家民委、國家輕工部優質產品稱號,1991年又獲北京國際博覽會金獎。
打制腰刀素來是保安族主要的經濟活動之一。在改革開放的浪潮中,保安人相繼建起多家民族刀具廠網路行銷集中技藝較高的工匠,添置新的設備,組織批量生產。在這種情況下LINE官方帳號傳統技藝由原先的手工操作漸向半機械化發展關鍵字廣告傳統技藝出現了傳承危機。同時,腰刀產品也在不斷創新,相繼出現了“什樣錦”、“波日季”、“雅吾其”、“雙落”、“滿把”、“扁鞘”、“珠算刀”、“魚刀”、“西瓜頭”、“馬頭刀”等品種,生產越來越興旺。
(甘肅 李芷軒)
【中央網路報】
- Aug 29 Fri 2014 14:00
絢麗甘肅/甘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安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